股权顶层设计公司丨为什么员工做事总是消极被动?
文/东掌咨询
老板:“小李,把我上周安排你做的商业计划书拿过来,我下午要跟投资人谈。”
小李:“老板,对不起,这几天事情比较多,我给忘记了,这可怎么办?”
如果你是老板,估计这时候已经火冒三丈,最想做的事应该是训人,不,是打人!几乎每个企业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,关键时刻让人闹心、上火,但似乎又束手无策。
你已火烧眉毛,他却无动于衷,推了就动一动,不推就一动不动。员工做事被动是一种职业病,需要治疗。那么,究竟哪些原因会导致员工做事消极被动呢?
1.人选错了
有的人天生就懒,像守株待兔的农夫,天天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,事情总是拖到最后一刻。而人一旦患上好逸恶劳的臭毛病,往往就会有意无意地把别人的话当成耳边风,选择性遗忘。
在商机稍纵即逝的时代,对于不成器的员工,企业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传授人生的大道理,唯一能做的就是马上换人。
2.人被带坏了
人之初,性本善。见贤思齐难,同流合污易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,棱角分明,做事麻利。但是,如果他天天跟几个老油条混在一起,时间长了,也会近墨者黑,养成对公司指手画脚、做事情眼高手低、漠视规章制度的坏毛病。
好的环境塑造人,差的环境带坏人,古人就非常懂得环境的重要性,孟母三迁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3.任务不明确
布置了任务,但没明确标准,这是一些管理者的做事风格。领导认为下属应该跟他心有灵犀,其实下属一无所知。
管理学大师彼得·德鲁克在《管理的实践》一书中提出了SMART原则,可作为下达任务时明确标准的工作指南。如果领导自己都没想清楚要什么,那还是不要急于布置任务的好,否则等来的可能就是一肚子火。
4.责任和权限不对等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很多公司都是老板一支笔,别说是普通员工,连高管都没有任何的财政权力。
有些公司的办事程序特别复杂,到处都要审批盖章。如果管事的人不在岗,其他人就只能干等。员工碰的钉子多了,那股积极做事的激情就会逐渐冷却,变得消极被动。
5.缺乏追踪机制
工作不追踪,到头一场空。管理是慢工出细活,需要不断重复,反复强调,先僵化、后优化、再固化。布置任务也是这样,领导催得急,员工就会着急;领导忘记催,员工就可能忘记做。
考核没有效果,找不出关键问题所在,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过程数据。只要结果不管过程是非常理想化的管理方式,或者说只适用于特定的员工和岗位。
6.惩戒措施不严
古代士兵作战为什么那么勇猛?因为有十七禁令五十四斩,没人敢退缩。员工为什么做事拖沓?因为公司的处罚措施不疼不痒,他们不怕。
狼性文化能塑造员工的拼搏精神,温馨的家文化会孵化出人畜无害的“小白兔”。“小白兔”有善良的一面,但也有不抗压的一面。很多任务都是需要加班加点才能赶出来的,没有足够的压力肯定没有加班的动力。
7.激励导向不明
人需要压力,但一味地压,就会被压垮或者反抗。管理产生压力,激励催生动力。要想让员工变被动为主动,光喊空口号是不管用的,需要导入针对性的激励措施。
战国时,为什么最后是秦一统天下呢?韩非子曾说过,“秦之攻城,有能先登者,皆赐高爵、上田宅。故人争登,无何坚城,秦皆能破。”
8.人心不在这里
考勤只能管住员工的身体,但管不住员工的心,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还是很多的。企业不能抓住员工的心,员工就不会把领导交办的事真正放在心上。
“要我干”终究没有“我要干”效率高,要想使员工主动上心,就要让员工在企业或某个重要的项目上有赌注,比如出资入股。人不一定会因为得到而感恩,但一定会因为付出而珍惜。
9.上司心太软
有制度不执行,制度就等于零。很多员工也是拈轻怕重、欺软怕硬。作为领导,如果你迁就了员工的迟到,下一次他就会早退;如果你默许下属的工作可以推迟一天,他就敢拖你一周。
管理需要菩萨心肠,霹雳手段。那些“老好人”领导的部门,工作氛围其乐融融,工作成果一塌糊涂。
10.老板格局太小
兵法曰:“兵贵勇,将贵谋。兵之勇,得于将之谋。”对民营企业来说,员工的做事风格,就是老板的倒影。上梁不正下梁歪,要改变员工拖沓的习惯,老板就必须先改变自己做事的风格,树立雷厉风行的形象。
老板的能力不在专业,在格局。老板高瞻远瞩,员工遇事就会主动请缨;老板只顾眼前,员工也必会斤斤计较,不见兔子不撒鹰,做事岂能麻利?
凡事皆有因果,果上不济,因上努力。
东掌咨询顾问团队,曾经是股权激励咨询培训领域拓荒者。创始人王俊强领衔的顾问团队来自于知名战略咨询公司、股权激励咨询公司和培训机构,精通股权激励课程和股权设计咨询。
东掌咨询,如今是企业顶层设计引领者,专业提供价值战略定位-企业顶层设计-股权架构设计-股权合伙制度设计-股权合作机制设计-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全链条股权咨询落地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