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权顶层设计│王俊强:企业战略定位亟需寡头思维
正如张瑞敏所说,“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”企业之所以辉煌绽放,是因为其踏准了时代的脉搏,运用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战略定位方式与经营管理模式。
要确定企业的发展模式,首先必须搞清楚“企业是什么”。这是个看似非常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问题。关于企业的性质,不得不提及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罗纳德•科斯的观点。在科斯看来,企业的出现是为了节省市场交易费用,企业的规模由其组织成本决定。
这里涉及一个最根本的问题,那就是,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改善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效率。战略定位,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,必然围绕资源配置方式而展开。
从产品竞争到模式竞争
改革开放的前半程催生了大量的中小企业,在大众创业旗帜的感召下,每天登记的企业数量约有1万家。百家争鸣虽有利于搞活经济,但也拉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,诸多行业市场陷入血一样的红海厮杀。
近年来,中小企业的大面积消亡愈演愈烈,资金链断裂的地方性房地产企业、传统制造企业一批批轰然倒下。对梦想家而言,活下去,原以为是最低目标,现如今却是最高纲领。
大山的另一面,是巨头企业规模的日益膨胀,她们俨然生活在另一个桃园世界。寡头崛起的序幕一经开启便势不可挡,不断刷新吃瓜群众对商业帝国与超级富豪的认知。
管理学大师彼得•德鲁克指出,“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,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,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。”战略定位的思考原点,不是对企业产品属性的锚定,而是对时代潮流与行业大势的引领。
这是一个奇葩的时代。当你满心欢喜地看着倾心研发的产品首次走下生产线的时候,模仿你的山寨品已经堂而皇之地摆上了货架。利益引诱之下,灵魂早已出窍。很多时候,你明明知道谁是鬼,却找不到驱鬼的药或斩鬼的刀。
这是一个怪异的时代。你给客户的产品报价已经低到无法覆盖你的变动成本,客户还是嫌贵或无动于衷,但却又给你留下了无尽的购买遐想。而你,挖空心思千寻万觅也找不到揭开这层面纱的抓手。
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。风来了,猪都能飞上天。企业平步青云,连你自己都认为在做梦,就像今年猪八戒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肉比师傅还贵一样。拼多多,凭借“卖快乐”胜过“卖产品”的模式创新,仅历时3年就在淘宝、京东、苏宁易购三座大山的夹缝中开辟出一片崭新天地。
低头族人手一台智能机,构建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广告传播学土崩瓦解,一句口号成就一个产品的时代渐渐远去了。你说你产品的好,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。某药企以广告效果不达预期拒付广告费尾款,与电视栏目组对簿公堂。不达预期?这就对了。信息一旦对称,产品将回归原形,非稀缺无价值。
供不应求时代,产品是市场的主角;供大于求时代,企业(模式)是市场竞争的主体。在产品不稀缺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情况下,战略定位的着眼点与发力点应聚焦于打造稀缺性企业之上。
势不可挡的寡头化演进大势
西方四百年的商业史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真相,寡头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过去,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夹缝生存法则,游击战是其主要的作战策略。如今,在那些你能看到或者想到的零散市场区域,都有着形形色色的杂牌军在抢食索然无味的残羹剩饭。
战略的核心是定位,分为自我定位与被定位。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,自我定位非常有效,产品是稻草还是金条全凭企业怎么说,客户更多的是被动接受。在信息几乎对称的情况下,自我定位已不再那么重要,被定位才是决胜的关键。
所谓被定位,就是在客户看来“你是谁”。在多如牛毛的信息数据中,客户能够记住的只有第一或唯一。在被定位的思维框架内,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企业的自我标榜,而是客户的口碑传诵。
信息因新鲜而具有了传播的价值,企业唯有成为寡头才具有口口相传的可能。寡头,从中文的字面意思来讲,寡意味着“少”,即稀缺品类;头意味着“领导者”,即企业在所属品类中占据头部地位。
在战略定位的思维框架内,有产品定位与价值定位两个不同的思考维度。以特劳特和里斯为代表的定位学派,主要研究企业的产品定位,并以广而告之的方式力求让产品一鸣惊人,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。
在转换成本几乎为零的标准化快消品市场,“听说过”就是最大的产品竞争力。但对于考究服务或转换成本奇高的市场而言,价值定位才是击穿消费者心理防线的绝密武器。
价值定位,卖的不是产品,而是企业。就如同餐饮企业西贝宣传的那样,“闭着眼睛点,道道都好吃。”从定位的角度来讲,这就是一种基于企业价值的定位思维模式。
如同经典的“怕上火,喝XXX”以及“今年过节不收礼,收礼只收XXX”一样,产品定位的核心在于简单或粗暴地向客户传递购买理由。价值定位则不同,价值定位的核心在于塑造企业的不可替代性,隐含舍我其谁的雄心与霸气。
寡头,不是一种特大号企业的存在状态,而是企业价值定位的一种特有思维模式。基于寡头的价值定位与产品定位截然不同,后者重在精进包装、提炼宣传口号,基本不改变产品属性;前者重在打造平台价值,激发团队成员创造具有稀缺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,从而使企业成为客户独一无二的选择。
基于寡头思维的顶层设计
取法乎上得其中,取法乎中得其下。寡头企业欲立,顶层设计先行。
其一,业务类型的梳理与定位。做企业研究的人比较崇尚利润最大化,但做企业(尤其是传统制造企业)经营的人更关注现金流的健康。在公司法的框架内,实现重资产与轻业务的分离经营是至关重要的。
重资产的最大作用是维稳,但未必能够增厚业绩。另一方面,按照资本市场现行的估值法则,重资产放进业务公司也没有太大的意义,相反还会拉低业务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。所以,重资产放在一个由创始人控制且相对封闭的企业内更为妥当。如此,业务公司背靠重资产公司相对独立地运营,既便于快速扩张又风险可控。
其二,经营平台的拆分与裂变。不管你的企业是做什么的,也不管规模大小,其本质都是在经营人。不难理解,企业都是由人(员工)构成的,而且是为人(客户)提供服务的,同时也需要得到人(股东)的认同。
对核心高管而言,看重的显然不是企业的产品,而是企业所能够为其提供的平台。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,不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,迟早会跳槽或外部创业。
庞大的寡头商业帝国,一定是由一个个交相呼应的小山头构成的山脉体系。为能人设计经营平台,构建动态裂变机制,乃大势所趋。
其三,企业资源的组织与优化。管理工具很多,激励手段多样,但穿新鞋要走出新路数,必须改变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。当下,很多企业基本都采用分割式的资源组织方式,板块各自为政、推诿扯皮,导致资源聚不拢、连不通,不仅浪费资源,而且效率低下。
在寡头思维之下,强调整体利益至上,企业要统一作战,推倒所谓的部门墙,采用生态型的资源组织方式,主体资源如变形虫一样,可以随时根据企业战略需要变换出与之相适应的队形。
其四,股权力量的布局与引爆。马无夜草不肥,人无股权不富。资本时代,我们越来越意识到,改变企业命运的,不是产品研发与销售,而是高效的股权运作。股权布局,改变的不仅是法律上的股权控制架构,更重要的是改变企业家与高管层的思维格局,以成就寡头的终极目的思考问题,站得更高方能看得更远。
股权布局旨在引爆股权价值,以释放企业内隐含或潜在的能量。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,有不同的引爆方式。小企业需做大价值以聚合内外部资源,大企业需做小平台以激活底层动力。
非寡头,不传承。战略定位,需要寡头思维;百年企业,必有寡头基因。
【东掌咨询,股权顶层设计引领者,股权设计内容包括:企业管理评估、企业战略梳理、企业顶层设计、股权结构设计、股权数量分配、股权激励方案设计、薪酬考核体系优化等】